
好人长安君原创作品
8月2日十点四十分左右,大概就在佩洛西在台北着陆的前后,微博崩了。而在此之后的两三个小时内,虽然时近深夜,但依然有很多一直关注着这件事的人难以入睡,搜索着各种信息,来缓解某种难言的焦虑。
后来回顾这段经历,比较像爽文小说中,反派最猖狂,同时也是剧情即将迎来反转,主角将大发神威之时。
果然,之后几天国家的动作让人目不暇接,行动可以用俩成语来概括:史无前例、雷厉风行。
总之就是一个字:爽!
不过我们终归要回归理性,把心思抽离出这次事件,从全局来看看,佩洛西窜台究竟体现了哪些变化?美国出于什么动机促成了这次窜台事件?如果窜台只是组合拳中的一个“招式”,那么其他“招式”在哪里?
壹
二战以后,世界秩序的顶级架构发生过两次巨大变化。
第一次,就是苏联和美国进入冷战,两个超级大国支配着全球秩序。在这个时期,美国以金融、科技作为支柱撑起超级大国的架子,苏联则以军事作为支柱,两个超级大国共同分享最高话语权,在各自阵营之中享有最高的政治影响力和舆论影响力。
第二次变化,就是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这个时期之后,美国完成了科技、金融、军事三方面的力量领先,并凭借这个超然地位独享最高话语权,对全球各个国家都有着广泛的政治影响力和舆论影响力。
这就是我们当前所面对的美国,它拥有科技、军事、金融这把“三叉戟”,并且凭借着这把“三叉戟”获得国际事务中的最高话语权和“最终解释权”。
在美国获得最高话语权之后,它对自己的定位从“西方阵营领导者”变成了“世界领导者”,在他们的逻辑中,美国的各种体系凌驾于其他各国体系之上,并成为全球最高准则。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军事力量遍布全球,美国金融体系成为世界金融体系的基础,美国的科技体系也成为信息时代的基石。
除此之外,美国的国内法能够在别的国家实施制裁,美国可以用自己的舆论力量来定义众多事件的“正义或邪恶”。
这种强大体现在美国对外发起的众多战争之中,它发起战争很难受过国际社会指责——因为它自己已经控制了所谓的“国际社会”,更不会因为发动战争受到什么制裁,反而是反抗者在被施以战争、制裁的各种侵犯之后,可能还要背上各种罪名。
这种强大也体现于它对国际舆论的影响。
就比如最近佩洛西窜台,我们解放军在之后作出一系列完全合理的反应,日本批评我们的时候,我觉得可以当小狗乱叫唤,但是美国在各个场合开始否定我们这些军事演习合理性的时候,我知道我们必须谨慎地反驳。
在国际政治场上,最高等级的对抗是话语权压制。
而在这场自佩洛西着陆台北就开始的国际舆论战中,我们虽然有理在先,但依然处于劣势,因为美国拥有最高话语权。
我们的最大依仗也并不是占着道理,因为在这个场合对错不是最重要的,强弱最重要。
而中国最大的依仗,就是获得了仅次于美国的话语权,而且还在不断增加。
这也是美国近些年来转变对话策略的最根本逻辑所在。

贰
佩洛西窜台有着众多现实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奥巴马时期。在奥巴马任期内,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在接下来的十年内,中国GDP总量与美国GDP的比值突破了70%——超过日本当年的最好成绩。
到2021年,这个比例超过了77%。
对美国来说,这意味着中国不再是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而是一个正在快速追赶自己且完全有可能超越自己的国家。
并且更让美国忌惮的是,中国是一个文化属性上完全不同的国家,有一套自己的体系,对西方文明精华的吸收和学习能力惊人,社会组织能力则超过了西方文明。这些特征意味着中国的崛起势不可挡,且必定会引发最高话语权的分散。
而一旦中国实现了在军事、科技、金融这些关键领域内某一方面对美国的超越或追赶,甚至于只是分庭抗礼,都意味着“最高话语权归美国一国所有的现状”的崩塌。
到时候美国将会受到极大的反噬——当“一超”地位不保,那就意味着它在各个领域霸权的崩塌,美元体系会崩塌,进而影响到美国经体系的稳定;军事霸权会崩塌,全球多处的美军基地和各类生物实验室等军方设施会被撤销,美国对于小国的战争威胁将不复存在……当然这些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最高话语权不再归美国独享,那这个过程就无法逆转。
什么是美国的核心利益?在我看来,维护美国的最高话语权,就是美国的核心利益所在。
而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就算我们主观上再怎么“秋毫无犯”及“热爱和平”,在客观上,都无法遏止对于美国最高话语权的消解。
甚至可以这么说,我们发展的越快越好,美国霸权就离崩塌越近。
所以问题就来了,中美之间对此有解决方法吗?
有两个办法:
第一个办法,我们发展不起来,那美国自然高枕无忧,但这个办法里,我们自然不答应。
第二个办法,我们超越美国或者至少分庭抗礼,瓦解美国的霸权,让最高话语权不操持于一国之手,但这个思路,薅全世界羊毛多年的美国人自然也不答应。
既然都不答应,那就只能你用你的办法,我用我的办法。
叁
如果把中美之间战略上的矛盾称作竞争的话,必须要承认我们处于劣势,美国处于优势。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我国过去多年采取的基本策略就是“重内多于重外”,重视国内经济发展,多过于重视国际纷争和外交实利。
因为我们深知弱国无外交,不把自己的经济发展起来,不把综合国力提升起来,外交对于我们争夺话语权的作用其实有限。
所以过去很多年里,遇到国际上的事情,我们的策略要么就打太极,要么就随大流,要么就谴责、严正声明,但是无论如何,我们的底线就是不影响国内经济发展的大局。
这有点像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
到了近十年,综合国力上升之后,外交才开始逐渐发力,但是在与美国的“强弱之势”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之前,我们依然会将国内经济发展作为重中之重。
上边说过,美国获得最高话语权基于三个方面——科技、军事、金融。
而我们想要实现与美国的分庭抗礼,就要在这三个方面下功夫。
目前中国在宏观经济层面主要做两件事情:第一,制度建设和完善;第二,经济转型升级。

我们总是把美国当成一个年轻的国家,但仅就进入现代文明的时间来计算,中国才是年轻的国家——1912年在孙中山领导下建立起中华民国,此后封建帝制才算完全退出历史舞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取代中华民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现代化国家,并直至今日。
这110年,是现代中国的历史。
而美国从建立的第一天起,就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粗粗算来有两百多年历史。
美国漫长的现代化历史,直接导致了他们的制度建设一直在持续进行,而且他们没有经历政权的变动,所有的制度建设一以贯之,有着清晰的演变思路。
所以时至今日,美国的很多规则和法律都有着上百年的改革完善历史,而我们中国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但是制度建设又至关重要,它决定着我们整个社会的运行机制和效率,每一点提升和完善,对于社会的正向激励都更多一点。
第二是经济转型升级。
这个事情其实就像国家搞大基建一样,如果我们的各类资源和优势象征着经济发展的“硬件水平”的话,那现在的情况就是软件系统需要全面更新,转型升级就是打造一个新的系统,而为了“适配”这个新系统,硬件技术水平又会自发地“提升”——就像一个螺旋上升结构。
这两件事的推进,会自然而然地推动科技、军事、金融的发展。
让美国尤其不爽的是,我们这两件事做得卓有成效。
肆
由于我们的特殊国情和体制优势,美国无法从这种宏观经济层面对我们施加太大影响,或者说美国在战略上无法扰动我们一以贯之的政策方向,但它又不能无动于衷,所以美国的智库这么多年来挟制我们的手段主要停留在对具体领域的攻击。
在奥巴马时期之前,美国主流社会对于我们的这种优势基本没什么察觉,所以那一段时间都可以称为中美的蜜月期。
在奥巴马任期之内,中国不仅承办了奥运会,安然度过金融危机,同时超越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与此同时,中国在取得这样的经济奇迹之后,还保持着高增长。
美国的政治精英们终于开始正视我们。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对我们的攻击手段主要集中于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所谓的人权问题,这个话题到今天佩洛西还在讲,因为西方确实宣传了很多年,这在西方社会是一个更容易获得认同的话题。
除了人权,围绕着中国的内部问题,美西方还深度涉足香港、台湾等区域,并且也延续到了今天还在讲。这里边有的涉及领土,有的涉及体制,总之充满了狭隘的地缘政治观念和意识形态偏见。
但我想说的是,这两个大话题在中国以外可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对于我们国内的经济生活基本没什么效果。
用我们的话讲,看上去热闹,其实没啥卵用。
美国是在奥巴马任期之后才真正意识到这个问题,它发现自己施展的这些手段,并没能有效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美国的各种嚣张跋扈,中国几乎都可以忍耐,而在忍耐之后,是更为迅速的发展。
当舆论、外交、政治胁迫全都失效之后,美国才意识到,要阻挠中国的发展自己已经不可能不付出任何代价,嘴炮没用,对自己的嚣张跋扈中国可以做到忍辱负重,甚至忍气吞声,但不会真正伤及中国的实力。
川普上位后,用的是“一力降十会”的法子,他知道想要阻挠中国发展,自己就要做好“自伤八百”的准备。

可以这么说,特朗普开启的贸易战,是中美关系出现转折点的里程碑事件。
自此之后,美国对中国的阻挠不再是“迂回”的,或者流于表面,而是撕下了所有虚伪,不择手段地进行。
川普的第一个招数是开启贸易战,这个招数在疫情的buff叠加下,造就了美国史上最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这个招数基本在疫情前就显示了它的失败命运,因为它并未能阻止中美的贸易规模,以及中国出口的额外成本,而是造成了美国的消费成本提升。
不过这个恶果,在美国的金融优势下被消化了很多,并且间接将危机转移给了美元体系下的其他国家——算是神仙打架,小鬼遭殃。
川普第二招瞄得非常准,那就是我们的科技和教育领域,重点在科技领域。
首先发难的是通信领域,把中兴暴揍一顿罚款了事。而随着懂王对科技的了解加深,华为就被纳入了他的视野。首先美国想要遏制的是华为的5G,后来发现包括华为在内,中国已经有一批迅速成长起来的科技企业,于是马上炮制一个限制清单,对我国在众多科技前沿领域的优秀企业进行制裁,尤其在半导体领域,美国从产业链上游逐级封杀,阻挠我国的相关领域技术发展。
拜振华上位后,很好地继承了这个大方向,就在今晚(当地时间8月9日上午),拜登正式签署了《芯片和科技法案》,这个法案将进一步封杀半导体行业先进技术向我国转移的可能。
与此同时,美国利用自己的最高话语权,变本加厉地散播关于人权、领土、民主等等相关的严重偏离事实的言论,试图以极限施压的方式逼迫我们做出符合他们战略需求的动作。
包括近期的佩洛西窜台,在我们的严词拒绝和各种“仁至义尽”之后,佩洛西依然着陆台北,其用意可能不仅仅在于窜台本身,也有另一种可能——它试图激怒我们,让我们做出不当的操作,进而获得某些行动上的主动权。
就像这些年来北约对俄罗斯的所作所为一样。
我们无法像俄罗斯一样“快意恩仇”,因为国情不同、具体情况不同。
所以8月2日那一晚我有多失望多激动,在这两天,我就有多么佩服当局的战略定力和智慧。
不授人以柄,且后发制人,这一次被架在火上烤的,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美国。
当然,我们对美国只是做了一个不大的反击,但因缘际会,反倒有可能废掉美国手里的一张王牌——台湾问题。
这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伍
这里有一个趋势非常有意思:我国正在加强对话语权的争夺,尤其是在国际舆论上越来越从容。
话语权跟国家实力的因果关系,不是你拥有话语权,所以国家强大,而是反过来。美国能够获得全球舆论上的优势,其根本还在于其综合国力的强大。
但是现在,中国正在大举提升对国际事务的话语权,这其实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有一个问题我觉得大家没事可以多想想:世界各国的人们更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在我看来,各个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肯定都希望自己是世界老大。但是回归现实,全球的陆地就那么多,资源就那么多,大国和小国的资源禀赋基本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发展潜力,所以大部分小国家依然只能是小国,那么对于绝大多数国家来说,他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
我想绝对不会是被美国领导的世界,也不会是被中国领导的世界,而应该是一个多元化、充满竞争又能够实现力量平衡的世界。
所有的国际事务按照共同制定的规则,而不是某个国家的立场和利益去解决;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对另一个国家的内政指手画脚;所有国家可以求同存异,彼此尊重。
这应该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而能够突破现有的“一超”格局,来推动实现多元化格局的破局者,大概率将以中国为主。
在这样一个前提下,中国必然会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用一句老话讲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我相信我们终将建立起真正的命运共同体。
游戏工作室 关注币宇公众号:BiYuClub 备注:游戏打金!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ingj520.com/10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