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元兑美元又双叒叕贬值了,日元/美元汇率近期突破了133,创下20年来的币值新低;而2020年3月以来,日元兑美元累计暴跌了25%,是所有发达国家中,货币贬值最严重的,没有之一。
前日本财务高官甚至悲观地说:按照目前局势,日元兑美元汇率贬值到150,我也不奇怪。
而日元兑美元狂跌,很多人把原因归结为:美国大幅加息的同时,日本仍坚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基准利率固执地停留在-0.1%的状态;因而导致美日利差高达3%,巨量资金流出日本,到美国去逐利,从而引发了日元大贬值。
但是,日本坚持货币宽松政策和负利率,只是日元大贬值的一个表面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日本经济老态龙钟,不足以支撑此前的日元币值了。
为什么我敢如此说,理由如下。

2
很多人可能疑惑:为什么美国和全球大部分国家都在大规模加息,日本却不跟进?即使由此带来日元大贬值和疯狂的输入性膨胀,而在所不惜呢?
我的回答是:不是日本不想跟进,而是不敢跟进;相对于日元贬值这样的外部危机,日本内部的危机更加严重。
这个危机是什么呢?危机就是:日本冠绝全球的债务。
截止到2021年年末,日本债务总额占其GDP的比例,超过了350%;仅仅日本政府债务总额就高达12.2万亿美元,占其GDP的比例,攀升至266%,是所有发达国家和主要经济体中,债务最严重的。
比媒体们天天宣传的、时刻都可能崩溃的美国债务问题还要严重。截止到2021年年末,美国政府债务总额为31.6万亿美元,占GDP的比例为137,只有日本的一半。
如此天高的债务,日本只需要将利率稍微提升0.25-0.5%,就会面临10万亿级别的债券抛售压力;日本债券可不像美债,有全球投资者接盘。
同时,日本政府需要支付的利息,也会多出数千亿;对于负债累累的它们来说,这是不可承受之重。
3
有头条看官这时候可能要问了:既然问题如此严重,日本政府为啥借了这么多的债务,就不能少借一点吗?
这又是一个“小孩儿没娘-说来话长”的历史问题了。
事情还要从1990-1992年的日本房、股双泡沫大崩盘说起:在那一年,日本正式终结了经济高速增长的美好时代,开始进入所谓的“失去三十年”。
在这三十年中,日本经济呈现出以下三大特点。
①,国内消费是一蹶不振:由于日本阶级固化和企业中的按资排辈(工资、职位和年龄划等号),年轻人开始变得无欲无求,天天宅在家里看动漫,
中年人则被房股泡沫崩盘,搞得债务缠身,已经透支了未来30年的现金流,哪还有心思消费。
青年人和中年人都不消费,难道指望老年人消费?所以,1995年,日本人的消费能力开始断崖式下降:扣除物价上涨因素,2021年日本国内的消费总额,还不到1995年的90%。
好家伙!辛苦发展30年,日本总体消费水平还在原地踏步,说它失去三十年,不怨。
②,完美错过了1990年代的互联网革命:就在1990-1992年日本房、股双泡沫崩盘的同时,全球互联网革命浪潮正进行的如火如荼;如果日本抓住机会,在国内大力扶持互联网新兴产业,那么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亚洲的IT高科技中心,不是没有可能。
但基于各种原因,日本对互联网革命视而不见,完美地错过了让自己从制造大国,向制造、科技双大国转型的最佳时机。
③,制造企业和资本集团远走海外:由于国内消费萎缩、资产价格(股票、房产)暴跌、互联网革命又被视而不见,日本企业和大资本实在没什么可投资的地方,只能纷纷远走海外。
它们或把生产线转移到东南亚和中国大陆,或者直接投资当地的初创科技企业,以获得东南亚和中国大陆经济起飞、GDP高速增长的红利。

1980年代的日本上班族
4
当制造企业和大资本纷纷遁走海外时,日本本土就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
这个灾难是什么呢?灾难就是:企业撤离和资本遁走后,工作岗位同时也被带走了;而日本国内又没有发展出新兴高科技产业和发达服务业;两相因素综合之下,日本国内爆发了惊人的失业问题。
一时间,无经验、无阅历的普通年轻人,找工作变得异常困难;再加上社会固化带来的无力感,90年代的日本年轻人佛系、宅家,在我们今天看来,是非常合乎情理的。
相比年轻人,日本中年人的境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大批原先“年薪百万、刚下飞机”的所谓技术精英和管理中层,被以各种理由裁掉,或者被流调到东南亚、中国大陆等当时日本人认为生活艰苦的地方。
这些技术精英和管理中层,在1980年代曾骄傲地称呼自己为:新中产阶级,国家的中坚力量。但顷刻间,就从中产变成了一无所有,还背负了沉重的房贷、股贷。
而更多的底层工作者,为了保住岗位,只能自愿选择降薪。
最惨的当属日本女性:由于就业岗位竞争紧张,日本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吃苦耐劳的男性职员;从而导致1980年代还是日本职场半壁江山的日本女性,被清出了日本就业市场,重新回到了二战前相夫教子的落后生活模式。
根据不完全统计:1992-2022的30年间,日本总就业岗位数量萎缩了1000万个,女性就业率暴跌2-3成;即使是就业的日本女性,很多都是以打零工为主,并不是真正的固定就业。
5
由于日本人时刻面临着失业、降薪的风险,日本社会又不鼓励个人创业;这就导致1992年房、股双泡沫崩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多日本人心理上焦虑恐惧,生理上暴躁狂怒,无处发泄的他们,让社会充满着绝望但危险的气息。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给失业低薪的年轻人、给打零工的女性,提供一个基本的生活保障,避免他们因为生存焦虑而铤而走险;日本政府只能不断提高社会福利,去抚平他们焦躁的内心。
稳定压倒一切嘛,这是所有东亚国家的特色。
可是,提高社会福利需要多花钱呀,钱从哪里出呢?
日本国内经济本来就不好、大资本又纷纷跑到了海外,征收更多税是指望不上了;想靠卖地、靠股票市场收钱?房地产、股票市场已经崩成那样了,没得救了。
最后想来想去,只能靠发行国债解决了:日本政府向富裕阶层,然后提高社会福利,安抚底层。
有头条看官这时候可能会问:向富裕阶层发债借钱,最终还是要还的;日本国内经济差成那样,政府预算年年赤字,它们拿什么还?
我的回答是:那就借新债还旧债呗,日本政府在1992-2022的30年中,偿还债务的逻辑链是这样的:向富裕阶层发债借钱,提高社会福利、安抚底层→向日本商业银行发债,还富裕阶层的钱→向日本央行发债,还日本商业银行的钱。
至于日本央行的钱如何还?日本政府就没打算还,反正日本央行的钱,都是超发出来的,根本没有成本。
大不了,拿“新超发”的钱,还“旧超发”的债务,左手倒右手,自己还自己,可以无限循环玩下去。

6
由于央行成了日本政府债务的最终买单者,而央行的钱,都是超发出来的,根本没啥成本;所以日本政府越借越上瘾,日本央行也是有求必应;以至于日本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从1992年的不到70%,迅速攀升到2000年的140%,8年内翻了1倍。
接着,2001-2021的20年间,日本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又增长了近1倍,达到了惊人的266%;日本政府债务的具体数字则突破了12万亿美元。
债务雪球越滚越大,以至于日本政府已无法承担过高的利率,支付太多的利息;所以自日本政府开启疯狂借债模式起,日本基准利率和国债收益率就一路走低。
1990年,日本基准利率还高达6%;到了2000年,基准利率已降至0%;到了2016年之后,更是降到了惊人的-0.1%。
日本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也是如此:1990年,收益率一度超过了8%;到了2000年,就跌破了2%;2016年之后,干脆就在零上下浮动了。
7
写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回答文章开头的问题了:为什么明知道后果严重,日本政府也要借那么多的债务?
答:要社会稳定,还是要钱,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但日本政府追求“社会稳定”的代价就是:日本政府债务越累越高,日元基准利率越降越低,基本失去了调节社会经济运行和对抗外部金融冲击的能力。
更直白点讲,就是:日本国内经济越来越拉胯,已经越来越撑不住稳健的日元了。
之所以在过去30年中,日元表现还算稳健,一度还是国际资金的避险货币,只是因为:日本国内经济还没有拉胯到一个临界点,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另外就是日本出口在苦苦支撑。
靠着强大的出口实力,日本在过去五六十年中,积累了高达1.3万亿美元的外汇;这些外汇,支撑着日元没有因为国内经济不行,而迅速贬值。
但是,日元最后的支撑-日本出口工业,也在持续衰退之中:我们且不说日本2000年代失去了白色家电的世界市场;也不说日本在2011-2020的10年间,丧失了消费电子、船舶制造在全球的竞争力。
单是日本出口的最后王牌-汽车制造,也面临着全球电动汽车浪潮的巨大冲击。
综合因素之下:2010年之后的日本出口额出现了持续性的下降,近两年更是频频出现贸易逆差。
比如,从去年(2021年)9月份起,日本贸易开始出现了连续性的逆差;截止到2022年5月份,已经是第10个月贸易逆差了。

日本涉谷区
8
国内经济持续拉胯,对外贸易连续逆差,支撑日元的两大支柱都倒了,日元近期对美元剧烈贬值,创下20年来的币值新低,也就不足为怪了。
而我个人认为:这或许就是一个转折点,这个转折点代表着日元已彻底衰落,以后国际投资者再也无法把日元看做经济危机时的稳健货币,大量买入当做避险资金了。
日元既已彻底衰落,仅残存汽车制造一个底牌的日本经济,还能扛多久,就不得而知了。
毕竟,货币币值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工业能力的数字体现;日元剧烈贬值,代表着日本整体工业能力在急剧下降,日本工业森林正在被大面积砍伐。
等到整个工业森林生态都不在了,单留下汽车制造、半导体原料等几个参天大树,恐怕也不会存活多久。
祝霓虹君好运吧。
游戏工作室 关注币宇公众号:BiYuClub 备注:游戏打金!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ingj520.com/8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