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刘少奇曾任新四军政委和军委副主席,为何既非元帅也不算军事家?

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作为军史上的重大事件,1955年的授衔在军迷当中引发的议论至今没有平息,反而有愈演愈烈的架势,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焦点很集中,无非是:

陈毅被授予元帅合适不合适?

粟裕的大将军衔是否低了?

小平同志本是军委军委,为何没有成为元帅?

总理如果成为元帅,将会在哪个位次?

最后一条,也是广大军迷争议最多的一条,少奇同志作为军委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后来任国防委员会主席)和曾经的新四军政委,他的职务和贡献能不能被评为元帅?

关于这个问题大家争论得很厉害,有支持的有反对的。支持者罗列了少奇同志一生和军事有关的事迹,并说明以他的职务论,必是元帅无疑;反对者说他的职务多属挂名,就算是新四军政委也只是主抓政治工作,在军事上并没有突出贡献。

长久以来的传说是,刘少奇和周恩来、邓小平一样本来都是元帅的人选,但由于他已经转入地方,根据主席转入地方的原部队将领不再参与授衔的建议,刘、周、邓三位领袖人物就推辞了原本铁定的元帅军衔。

争论了多年之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军委认定了36人的军事家名单,有统帅级人物,有十大元帅和十位大将,还有杨尚昆和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以及新中国成立前就牺牲的先烈人物,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但在这个名单中,没有少奇同志的名字。

这个名单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36人军事家名单是由小平同志主持的军委最终认定的,而邓小平和刘少奇的亲密关系尽人皆知,多年来被称为新的“刘邓”。然而,这个名单里没有少奇同志,显然说明中央并没有把刘少奇当成军事来看待,这样一来,1955年差点被授予元帅军衔的说法也就站不住脚了。

那么,少奇同志在1955年到底有没有可能成为元帅呢?

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总理以他的军事贡献成为不是元帅的元帅!

应该说,刘少奇接触军事是很早的,也确实具备一定的军事才能,在不少时期做出过一些军事贡献。但综合而言,比起同样被传辞帅的周恩来和邓小平来说,他的军事生涯和军事贡献在逊色得多。

先看周恩来。

周恩来刚从欧洲回来就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参加过东征和北伐,是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在军界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南昌起义他是前委书记,是起义的最高负责人,高过总指挥贺龙。作为“第一起义”的最高领导人,他是人民武装的缔造者和创始人之一。

进入中央苏区之后,周恩来一直是中央最高层负责人,而且一直主管军事。在第四次“反围剿”中,在没有毛泽东的情况下,他和朱德率部以少打多,干净利落地打赢这次战争,他的军事天赋可见一斑。

当时红军总司令和中革军委主席都是朱德,但周恩来作为红军最高决策者之一,位在朱德之上。

遵义会议”上,正是周恩来的大力支持,才使毛泽东重返军事指挥岗位,并在随后逐渐成为最高领袖。从此之后,周恩来一直是毛泽东在军事上的最主要助手。

“五大书记”中,周恩来协管军事,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军委和各大战区的很多电报都是周恩来起草和署名的,而这种情况在刘少奇来说就少得多。

1947年夏小河村会议之后,周恩来还兼任总参谋长,事实上,没有这个职务,他也一直是事实上的总参谋长。

毛泽东的称呼“毛主席”是在中央苏区开始的,而在战争年代,周恩来一直被尊称为“周副主席”,因为他长期担任军委副主席。

以这样的功劳,这样的成绩,这样的职务,周恩来如果参与授衔,一定是元帅,而且排名会非常高,甚至高过朱德——在36名军事家的排名中,周恩来就高于朱德,仅次于毛泽东而年排第二名。

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小平同志如果参与评衔,必定是元旦,而且排名第7!

鲜为人知的是,邓小平其实也是红军的缔造者和创始人。

著名的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都是邓小平领导的,红7军和红8军也是他参与创建的。“遵义会议”上,邓小平恢复了中央秘书长职务,但现有资料并未记录他在会议上有发言。

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短暂担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随即被派往129师,接替重病中的张浩任政委。从此,邓小平开始了他和刘伯承长达13年的合作,一直到全国解放。

在刘伯承和邓小平的领导下,129师成为八路军三大主力师中战力最强的师,到抗战末期,129师已经发展到近30万人,并开创对后世战争走向影响深远的晋冀鲁豫解放区,因此,他和刘伯承的指挥的大军成为著名的“刘邓大军”。

解放战争,“刘邓大军”先是在上党和邯郸接连给国民党以重击,打了想率先进攻我军的蒋介石阎锡山两记重拳;之后按中央部署千里跃进大别山,发动对敌军的战略反攻,为了完成任务,“刘邓大军”付出了极高的代价,减员达一半以上!

但从此解放军获得了战略主动,从此“刘邓”、“陈粟(陈毅和粟裕)”以及“陈谢(陈赓和谢富治)”三路大军品字型逐鹿中原,战争天平向解放军倾斜——这一贡献是划时代的,怎么评价都不为过。

随后的淮海战役大家就很熟悉了,战役的规划者是粟裕大将,但粟裕向中央提了个要求:请陈军长和邓政委统一指挥。这个要求被主席批准了,淮海战役总前委的构架慢慢成型:邓小平是总前委书记,陈毅一身跨华东和中原两大野战军,刘伯承自豫西赶来,华野的粟裕和谭震林也成为总前委委员。

淮海大战“刘邓大军”最惊世骇俗的表演是以自身的十几万人,硬是包围了人数差不多的黄维兵团。武器先进、战力强悍的黄维兵团从华中长途奔袭加入淮海战团,结果不仅葬送了这支强大的兵团,连书呆子黄维自己也当了俘虏——如果不是刘伯承和邓小平神出鬼没的军事造诣,以装备上的绝对劣势围住黄维根本不可能。

淮海战役一战歼敌55万,这个记录至今无人能破。

渡江战役邓小平也是总前委书记,随后,他和刘伯承率第二野战军横扫大西南。

以这样的资历、战绩和职务,授予元帅军衔可算实至名归。事实上,邓小平本来已经是元帅,他在当时的军委委员中排名第7,这其实是他在元帅中的排名。但由于主席的提议,已经转到地方的同志不再参与授衔,邓小平于是和元帅军衔擦肩而过——而其余的军委委员都成为元帅,连排名都一模一样,这是有据可查的。

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对照一下元帅的标准,就知道少奇同志符合不符合元帅的要求了。

刘少奇确实具备很高的军事素质,但要是能写出像以上类似总理和小平同志的总结,却不是件容易事。

周恩来和邓小平都是人民武装创始人和缔造者,刘少奇不是。

周恩来和邓小平都指挥过关键战役,如周恩来的第四次“反围剿”,邓小平的千里跃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大西南,这些经历刘少奇没有。

另外,周恩来长期作为军中的最高决策者之一的角色刘少奇不具备,他的军委副主席和周恩来的军委副主席意义有本质的不同;刘少奇也没有周恩来那样在国民党军中那样广泛的人脉和深厚的影响;而邓小平长期作为大战区最高负责人的经历刘少奇也基本缺失。

刘少奇唯一负责过大战区的是“皖南事变”后他担任新四军政委,和代军长陈毅等人一起力挽狂澜在江苏重建新四军军部,这一功劳可谓巨大,使新四军重生——但这是从政治的角度讲的,军事上他主要靠陈毅和粟裕等人,而且时间很短,只有一年。

那么,刘少奇是不是符合元帅的要求呢?我们只要看一下元帅的标准就好。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的规定: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怎么理解这个标准?

所谓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就是必须是几大起义的负责人,包括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平江起义以及百色起义等,这个阶段不能说和刘少奇毫无关系,但毕竟关系不大。

而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那起码在红军时期应该是军团级将领,抗战时期应该是八路军师级或新四军军级将领,而解放战争就至少是各大军区或各大野战军司令员级别,这些经历,刘少奇都没有。

因此,无论是从战功、军事贡献、资历还是元帅标准等各个层面看,应该说少奇同志并不符合元帅要求。

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为什么在一些回忆录中能看到刘少奇授衔的记录?

在迄今为止能看到的正式史料和文件记录中,没有关于少奇同志被授予元帅军衔的记载,我们能听到的关于他的授衔多属军事传记小说甚至网络文章。

但在一些老同志的回忆录中,却明确提到了两个事件:

第一,中央的确曾有给领袖们授衔的打算。

第二,主席也确实问过刘少奇等人“你们的元帅军衔”还要不要的话。

如何看待这两件事情呢?

关于第一个问题,中央打算给领袖们授衔,这个相信是真实存在的,但也只是最初的一个设想而已,并未形成文件,更谈不上方案。

而第二个问题理解起来会有点困难,因为主席确实那样说过。但作为毛泽东这个级别的大战略家,如何理解他的话会是个问题,比如他曾说过叶挺是人民军队第一任总司令这样的话,事实上叶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总司令,理解主席的话,要看说话时的环境和场景,不能太教条。

我相信,主席说这话的时候,如果任弼时同志还健在并且在场的话,主席可能也会问他同样的话,这和他的经历、资历、战功和职务并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

少奇同志不符合元帅的标准,也没有入选36人的军事家名单,但丝毫不影响他的伟大。他的主要贡献前期是白区工作和党建,新中国成立后是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在这方面,他的成就比任何人都不逊色,军事不是他主抓的工作,没有评上元帅没有当上军事家很正常,像陈云、彭真等人连仗都没有打过,能否认他们的伟大和对国家、民族的贡献吗?

游戏工作室 关注币宇公众号:BiYuClub  备注:游戏打金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ingj520.com/9972.html